熱血青年已老去,鐵馬勇士已歸隱。一段塵封的歷史,一段悲壯的回憶。在黃埔軍校90周年華誕前夕,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鄧新柳、副會長何季元兩位耄耋老人向南方日報記者娓娓講述了跨越近一個世紀曆史風雨的人生歷程。
  85歲的鄧新柳是廣西柳州人,黃埔軍校23期步科學員,1949年12月隨校起義,1950年7月考入廣西大學中文系,1953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到了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後到廣東廣雅中學任教,是廣州首批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從2007年起擔任廣東省黃埔同學會會長。
  92歲的何季元是中山小欖人,黃埔軍校17期步科、炮科畢業,先後在粵、湘、桂參加對日作戰,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奉命隨軍到越南和臺灣接受日軍投降,親歷臺灣回歸祖國。1949年,他參加傅作義將軍領導的北平起義,從此走入人民軍隊。
  ●南方日報記者 洪奕宜 李勁實習生 張茵
  廣東省黃埔同學會副會長何季元:
  “70年前就和臺灣人民交了朋友”
  南方日報:您在黃埔軍校的生活是怎樣的?
  何季元:軍校老師都是往期的黃埔生,要求非常嚴格。除了木馬、單杠、浪橋、跳台、天橋等體能訓練項目之外,還開設很多學科,有地形學、射擊學、築城學、測量學等。分校里都是危房,我們要自己修繕操場、搭棚建舍。糧食不夠,要輪流到幾十里遠的糧站背糧食。因為糧食和肉菜供應不足,一周只能吃兩三片豬肉,所以很餓,甚至以蘿蔔苗當菜吃,味道很沖、難以下咽,但饑不擇食,沒有辦法。由於缺乏營養,我得了夜盲症。當時這種現象很普遍,遇到這種情況,學校就會讓炊事員切幾片豬肝給患夜盲症的學生,兩片內服、兩片敷眼。
  南方日報: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大家的幹勁如何?
  何季元:雖然條件很苦,但訓練時大家都沒有絲毫懈怠。當時我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學會本領,上戰場殺敵去!軍校學生不許留髮,我就剃了光頭,暗自立誓:不打敗日本侵略者,不再留髮!
  南方日報:讓您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場戰役?
  何季元:1942年秋天,軍校結業,我被分派到粵北前線第62軍。1944年6月,長沙淪陷,日軍南下攻打衡陽,中央軍委命令62軍趕到衡陽外圍協助守城。我們連夜出發,打了40多天,還是沒能守住衡陽,全軍死傷6000多人,有的整個營、整個排都打沒了。畢竟敵我懸殊很大,日軍有10萬人,我們才3萬人,處在劣勢。我在炮兵觀測所,很幸運沒被日本人的炮打中。我們往後撤退,從湖南到了桂林、柳州,最後在廣西南部和日本人對峙,一邊還和越南敵人對峙,一直到抗戰勝利。
  南方日報:聽說何老您有幾次到臺灣的經歷?
  何季元:對,我1945年就去了臺灣。那一年部隊接到命令去接收臺灣,我們分兩批經過瓊州海峽到了臺灣高雄登陸,當地群眾列隊歡迎。軍部最初駐扎在臺南明治小學,我那時是炮兵營副連長,很快和照看學校的青年教師成為了朋友。一個多月後學校複課,我們搬出城外,老師們還經常到軍營來看我們。日本人在臺灣挖了很多山洞,武器食品全都藏在山洞里,臺灣同胞還紛紛向我們舉報。我們教給臺灣同胞一些抗戰歌曲,他們也教我們一些歌。所以說,70年前我們就已經和臺灣人民交了朋友。2010年、2012年,我又先後兩次去了臺灣,每次去,我都一定要看看黃埔老同學。
  南方日報:黃埔精神對您有什麼影響?
  何季元:在黃埔精神的感召下,我秉承的做人宗旨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擇善踐行,愛國愛鄉。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及格的共產黨員和黃埔人,這就是我的心愿。
  廣東省黃埔同學會會長鄧新柳:
  “黃埔同學宛如親兄弟”
  南方日報:鄧會長,您是黃埔23期學員,也是在大陸的最後一期黃埔學員,還記得當年報考的情形嗎?
  鄧新柳:報考黃埔軍校,主要是受我父親的影響。我們家是軍人世家,叔伯都是黃埔出身,從小我就從鄰居、老師那裡聽過不少關於我父親的英勇事跡,他幫助推翻清朝政府,亂世中護送孫中山從上海回到廣州。父親的經歷深深影響了我,我那時年輕氣盛,滿腔報國熱血,就報了名,到成都黃埔軍校本部學習。
  南方日報:1949年底,黃埔生在校起義,您經歷了那次起義嗎?
  鄧新柳:那時蔣介石突然從重慶來到成都,隨行的只有十幾名心腹,他指定我們這些黃埔生給他當警衛,寸步不離地保護他。期間,蔣介石經常給我們訓話做動員,直到後來他離開大陸。12月底,軍校學生宣佈起義,是留還是走,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我當時往西康方向撤退,步行了3天,在半路上遇到解放軍游擊隊,就併入瞭解放軍部隊,跟著他們圍追堵截胡宗南。
  南方日報:您後來執教當老師,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如何剋服遇到的困難?
  鄧新柳:剛剛恢復高考那幾年,我被校領導委任擔任畢業班的班主任。沒有教材,我們就自己編寫;沒有複印機,我們就人手抄寫。我是軍人出身,身體還不錯,但長期高壓工作讓我吃不消。在那段特殊時期,我經吵檠獺⒑染評磁漚庋沽Γ硤宕蟛蝗縝埃苟復未笫質酢N頤腔破疑褪怯姓餉匆還善淳ⅰ⑷途ⅲ灰嘶乖冢徒幼牌床幼鷗傘N以詮閶胖醒Ы淌椋桓刪褪�38年。我的工作得到大家認可,過了退休年齡很久我還一直在學校工作。可以說,講臺就是我的“戰場”,是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不怕死”、“敢拼搏”的黃埔精神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南方日報:黃埔同學會舉辦過許多活動,其目的是什麼?
  鄧新柳:我們負責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黃埔軍官及其後人,廣州是黃埔軍校母校所在地,人家來參觀,一定要到我們這裡來。還健在的黃埔同學很多都已經到了耄耋之年,有些雖然未曾見過,但我們的骨子裡都存在著黃埔精神,都延續著黃埔的血脈,同根同源的血脈親情讓黃埔同學一見面就宛如親兄弟般親切。我們同學會的活動,既是要一解數十年不知同袍兄弟身在何方之愁,也是為了弘揚前仆後繼、浴血奮鬥、不怕犧牲的黃埔精神。
  南方日報: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您在工作中的感受和體會?
  鄧新柳:我是2007年任會長的。同學會的宗旨就是“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有一次,我們接待一位來自臺灣的退伍軍人,為了拉近彼此距離,我努力尋找共同話題,後來得知他也會唱黃埔軍歌,我就抓住這一點和他聊了起來,對方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天南地北,無所不談,聊得很愉快。“天下黃埔一家親”,我們希望能廣泛聯繫臺灣和海外的黃埔同學和親友,為促進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積極努力。
  本欄目由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東省嶺南文化對外交流協會提供支持
  總策劃:張東明 王更輝 孫愛群
  指揮:段功偉 郎國華 張翼飛
  統籌:徐林 金強 林亞茗
  執行:洪奕宜  (原標題:尋求“共通點” 黃埔一家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m24fmfie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